中职教育,不再是单纯的就业教育,而是就业与升学并重

发布日期:2022/12/1 10:46:45 浏览次数:

    曾几何时,中职冠名班是妥妥地就业班,谁冠名,将来就到谁的企业就业。但是这几年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冠名班成了“实习班”,即谁冠名,就去谁的企业实习。而就业,随着中职学生升学比例的逐年增加,渐渐没落了。

    所有中职教育从业者其实都了解这样一个事实,即升学已经成为了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80%以上的毕业生升学意愿,已经让很多学校意识到,中职教育已经不能再以老观念看待,升学已经成为主流选择。这是大势,是所有从业者,尤其是那些仍然热衷于人力资源利益的机构应该意识到的问题。谁放弃了升学,也就丧失了未来发展的机遇。

    但是,中职的升学能像高中那样搞么?如果又是题海战术,那还叫什么职业教育?那中职教育该怎么走,带着这些疑问,且看我的分析。

    一、纯就业模式,让中职生后继乏力

    冠名班的没落,其实恰恰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传统中职教育模式,发展的真实写照。中职学生的知识层次让其很难在更高层面的岗位任职,尤其是当其技术达到一定层次,再继续提拔时,他的潜力基本也就用尽了。尤其是当技能水平不低,知识水平更高的高职学生涌入就业市场之后,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快速萎缩,很多用工企业放弃了中职学生,所以留给中职生的只剩下了现在网络上疯传的电子厂、流水线。


    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你就可以大致了解中职的就业有多尴尬。航空服务专业,想要进机场,别说上飞机,就是地勤也得大专以上学历;幼儿保育专业,只有大专以上才能叫学前教育,才能成为幼教,中职毕业,只能当保育员,是当不了幼教老师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大把的研究生、本科生,成批的美院毕业生都在找工作,你觉得中职生有多大的就业空间。

    这些学生学的不是技术么?是呀,但为什么工作的空间这么狭小?很简单,内卷严重。有素质更高的,为什么要选择学历最低的?有发展空间更大的,为什么要选择后继乏力的?

    所以说,纯就业模式只是职业教育没有打通升学通道时的无奈选择。而现在,任督二脉都被打通了,那么新的模式自然迅速代替旧模式,这是趋势和潮流。

    而作为中职学校来说,及时调整策略,顺应大势,这才是正途。


    二、纯升学模式,磨灭了职业教育的灵魂

    曾经有一位县级中职校长,到处宣传本校升学率,甚至嚷着,比本县高中升学率还要高,就有人问他,那你的“职业”又体现在哪里?

    我其实见过很多磨灭了职业灵魂的中职教育,对他们来说,职业教育就是个伪装,他们内心认为自己就是高中,课程是高中的,管理是高中的,连录取分数都是高中的。那他们为什么又要披着中职这张“皮”呢?为了对口升学。对口升学考什么,他们学什么,多的内容一律不学,这还不算太出格的,毕竟还上了专业课。曾经见过一个报道,一个中职和培训机构合作,学生一年五六万,纯粹是高中内容学习,只是通过中职这个“皮肤”,报名高考。

    这种纯粹的升学,其实就是很多从业者最担心的情况。看看我们的高中,已经内卷到什么程度了,中职不能再重蹈覆辙了。作为职业教育,其升学模式更应该具有其鲜明的“职业”特色。

    因此,纯粹的升学模式是不可取的,长此以往,职业教育也就渐渐失去“职业”二字了。

    三、如何平衡就业与升学,这是考验中职学校的一道“大题”。

    就业与升学并重,其实更深入地说就是一种平衡,但是这种平衡真的不好掌握呀,也是现如今所有中职教育最为头疼的问题。到底该如何平衡就业与升学,考验着每一个从业者的智慧。但是,我认为不论将来如何平衡,中职教育的就业和升学都应该有一个基础,那就是——校企合作。

    脱离了校企合作的就业是虚妄的,脱离了校企合作的升学更是空中楼阁。虽然中职毕业生不再是就业的主体,但是毕业时他们应当具备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却不能因为升学而遗弃,毕竟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就业。

    因此,为了更好地平衡就业与升学,我查阅了大量学校的招生简章,发现一个通用的方法,那就是设置升学班和订单班,通过功能性划分,实施分类别教育。但这只是生源上的分流,并不是教学模式的改变。如何改变教育模式,以平衡就业和升学,依然值得探讨。而要平衡两者,重点就是要了解其中存在的矛盾。

    1.实习和复习的矛盾,该如何调解。

    一般来说,中职的最后一学期都会安排学生外出实习,中职生必须实习够6个月,才具备毕业资格,这是硬性要求。但对于想升学的学生来说,这个时间段恰恰又是复习的关键时期。如果学校能组织复习,学生的水平肯定会大幅提高,升入优质高职的几率更大。但是很多中职学校又没有组织学生复习,基本都是放出去实习。一方面是学校的安排,一方面是学生的诉求,确实很难满足,也是真实存在的客观矛盾。

    针对这个问题,有些学校专门错开了实习时间,有些学校利用寒暑假组织实习,以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复习。但是还是有很多学校依然没有意识到这个矛盾的影响。因为学校需要学生出去实习,释放床铺招生,这也是现实情况。如果进一步说实习和复习的矛盾,其实就是学校利益和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真的不是学校一家能够搞定的,这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调整。

    2.就业需要的专业课程与升学必考的专业课程,该如何平衡。

    就业学的是本专业必须要用的专业课,升学呢?未必都是本专业的。我们以对口升学为例,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的都是设计类软件,学生不论是就业还是单招考试都没有问题。但是要走对口升学,麻烦了。由于对口升学是按专业大类出题的,而该专业属于计算机大类,这个大类考计算机基础,数据库、VQ等。对于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计算机基础课会学,其他几门课都不是该专业的专业课。因此,这就出现矛盾了,考试必考,你学不学?

    面对这个问题,其实这就是设置升学班的根本目的。一方面可以将冲本科的学生集中组织复习,另一方面就是这个只为满足升学而设置的课程需求。

    3.升学的竞争需要时间,就业的实践也需要时间,该如何平衡。

    中职学生在校期间3年时间,除去实习,基本上校内学习时间是2年。如何利用这两年时间让学生学到满足就业和升学两方面需求的知识和技能,确实很考验学校的智慧。更何况,现如今还要考虑证书、竞赛课程,因此所有的需求都要塞到这两年时间里,时间还是非常紧迫的。

    如果有学校还要开展工学交替,那就更难实现升学时间要求了,毕竟在企业实践的时间,基本上很难实现校内学习的效果,学生不操心,但是家长不放心。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是中职学校能够轻易解决的问题,如果升学考试的内容与就业内容一致,那哪里还有矛盾存在。如果升学选拔更侧重实践能力,那学生肯定更愿意到一线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升学选拔还依然是以背诵、记忆、刷题为主,那学校只能让学生坐在教室里背书,这个矛盾就会永远存在。所以,问题的解决方案,还在于选拔制度的修订。

    目前国家正在实施职教高考改革,我们拭目以待吧,希望能从选拔方式的改变,彻底解决就业与升学的矛盾问题,使其能够平衡发展。


返回顶部